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航空业正在不断对外资开放,国际性的交流也在日益增加。因此新译通翻译也在积极以优质的翻译服务促进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我们有着一批具备航空专业背景的译员和译审,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客户稿件中的专业术语,并且以标准的目标语言表达客户的意图,因此能够更好地帮助客户传达和交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临近,新译通翻译愿成为您与世界沟通的桥梁!
早期飞机中,旅美青年冯如是我国第一个航空先驱者。12岁由广东漂泊到美旧金山,边打工边学习,最终成为一名工程师。1906年23岁的冯如决心制造飞机,并得到孙中山的鼓励与支持,在1910年制造成一架双翼飞机。
同年10月参加了在旧金山举行的国际飞机比赛,飞行高度200米,时速100公里,绕海湾飞行一圈,距离约为30公里,成绩为全场之冠,荣获国际飞行协会优等证书。美争相聘请传授飞行技术,但冯如谢绝一切邀请,毅然返回祖国。1911年1月在广州成立“广东飞行器公司”。不幸在1913年一次飞行表演中,飞机失速下坠身亡,时年28岁。他如一株美丽的蒲公英一样,把飞行的种子撒落在祖国的土地上。
同时期的另一名华侨青年21岁的谭根,在万国飞机制造大会上获水上飞机冠军。1915年6月在广州的表演打破水上飞机飞行高度记录,飞到1800米的高度。后来放弃了航空活动。
北洋政府于1913年在北京南苑建立航空学校,附设有飞机修理厂。以后又在清河设立修理厂。1914年南苑飞机修理厂厂长潘世忠和飞行教官厉汝各设计制造一架飞机。潘世忠设计制造的飞机,发动机装在机身后部,机首装一挺机枪,取名“枪车”。但没有成批生产。
旧中国航空工程人才的培养始于清末民初,当时有少数留学生负笈海外,学习航空技术。三十年代后渐多,到四十年代以近千人。留学生中不乏学有成就造诣高深的人,曾在美国波音公司初创时担任过飞机设计师,后归国经办航空工厂的王助,高亚音速飞机气动设计所用卡门-钱学森公式的创始人之一钱学森,创立叶轮机械三元流理论的吴仲华。最早训练航空工程人才的学校,是1918年在福建马尾建立的海军飞潜学校。30年代后,陆续有北洋大学、中央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学院设立了航空工程系等。到1949年底,航空系科毕业生约1000人。后来设立了航空航天大学用以培养专门人才。
从1913年清政府在北京南苑设厂到1949年没有建立独立产业部门的航空工业。
40年代末期主要是从事飞机的修理,1950年周总理召集研究航空工业的建设。战争时期的飞机修理厂为中国的航空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53年建起第一批骨干企业,南昌飞机厂、株州发动机厂、沈阳飞机厂、沈阳航空发动机厂。1954年7月11日第一架国产飞机初教5完成试飞,8月末开始大批生产。1955年2月开始研制歼5,次年7月19日首架升空试飞,8月2日试飞结束,9月9日向世界宣布中国新型喷气式飞机问世。
1956年起尝试自行设计飞机,首先建造了超音速风洞。1958年5月完成初教6设计,8月首架试飞,1960年12月完成鉴定试飞,次年改用国产发动机并投入成批生产。这是完全靠自己力量设计成功并投入大批生产的第一种飞机。到1960年中国的航空工业以初具规模,能够成批生产歼击机、教练机、直升机和小型运输机,并开始自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