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原县简介
三原地处关中平原中部,古称池阳,自北魏太武帝真君7年(公元446年)置县,已有1556年历史,因境内有孟侯原、丰原、白鹿原而得名。原内有清峪河、浊峪河、赵氏河三大水系,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修,四季分明,气侯温和。地势北高南低,以四十里原坡为界,北部为黄土台原区,南部为泾渭冲积平原区。按水利条件分为大灌区(泾惠灌区)、小灌区(清惠灌区)和原区(前咀子、玉皇阁灌区)。全县总面积576.9平方公里,辖10镇4乡336个村,人口39.6万,耕地面积52万亩,县城面积10平方公里。
三原区位优势明显,是省会西安的北大门、西南距咸阳、北距铜川均约30余公里。交通比较发达,西铜一级公路、西韩公路纵贯南北,咸宋公路、咸铜铁路横穿东西。县干公路18条总长220公里。
三原县文化积淀深厚、名人辈出,唐卫国公李靖,明吏部尚书王恕、工部尚书温纯,清代“天下第一长联”的作者孙髯,近代的国民党元老、书法大师于右任以及当代书法名家刘自椟、谢德萍等古今名人都出生于三原。
三原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荟萃,境内有文物景点114处,其中城隍庙、唐高祖李渊陵、唐武宗李炎陵、唐敬宗李湛陵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是全国保存最完整的明代古建群之一。目前,一个以城隍庙为龙头,以于右任纪念馆、于右任故居、孟店民宅、李靖故居、文峰木塔为支撑的旅游景点体系初步形成。
教育、科技、卫生、计生等社会事业发达。连续5年,高考升学率名列全市前茅、万人比居全市第一。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省级双拥模范县”。
2、三原县
三原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先后被国家和省上确定为粮食、蔬菜、杂果、肉牛、生猪、奶山羊、笼养鸡、烤烟8大商品生产基地县,并被确定为国家级高效农业发展示范区和全国秸杆养牛、节水灌溉示范县,建有全省唯一的国家财政支持农业科技推广示范园。农业总产值列全省第9位、全市第3位。
三原现有耕地面积53.62万亩,农业人口33.14万人,农业在整个县域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八十年代以来,三原农业经历了多次重大的结构性调整和政策性变革,农村经济,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逐步迈进。
近几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英明决策,提出了“南菜北果全县畜”的战略性结构调整思路,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勤努力,目前,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初见成效,产业布局日趋合理,农业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经营水平逐步提高,农民收入稳定增加。全县农业形成了蔬菜、果业、畜牧业三大产业同步发展的产业格局,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了全面发展,农业总产值逐年递增。
2005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3.9亿元,人均收入达到2357元。粮食总产达23.07万吨,新增设施蔬菜1.5万亩,新增时令水果3.12万亩,肉牛存栏4.95万头。奶牛存栏7928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全国粮食先进生产县”称号。
工业在三原县域经济中所占份额较大,工农业产值比为74:26,规模内工业总产值居全市首位,是全国食品工业强县。现有各类企业8000多户,涉及30多个产业门类,形成了食品、机械、医药、建材、皮革5大主导产业。涌现出宴友思集团、白鹿制药、秦威水泥、三秦麦芽、宏达、兵马俑公司等一批年纳税过百万元的骨干企业,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工业立县的重心逐步转移到加快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上,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县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上升到46%。
新译通翻译公司提供三原县翻译服务,为体现高度音意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诚信待客、以诚立业、共荣发达”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营业,业务以翻译(口笔译)为主、以商务中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网站设计等为辅。公司是三原县知名和有技术实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专业的科技型翻译公司。看看同行的网站,再看看我们的动态公司业绩,众多和不断扩大的新老客户群就知道我们专业不专业。公司目前业务涉及长三角地区等省内较发达的市并辐射到珠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温州、福建、广东及少量海外业务,在建筑、机械、化工,金融,汽车,地质等专业翻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