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彬县简介
彬县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北部,属渭北旱塬塬梁沟壑区,版图形似一正写的“人”字。东连旬邑、淳化,南依永寿、麟游,西临长武、灵台,北接甘肃正宁,为连接秦陇的咽喉要道,在咸阳市发展总体框架中处于“尾翼”位置,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区位优势相对明显。泾河自西而东斜贯其中,境内流长104公里,将全县分为南北两塬一道川。全县总面积1183平方公里,辖7镇8乡,246个村民委员会。
全县平均海拔1108米,平均气温9.7℃,昼夜温差11.7℃,年均降水量579毫米,无霜期180天,属典型的大陆性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彬县境内大小河流12条,可开发利用水能源1.2万千瓦。地下矿藏主要有煤炭、陶土、石英砂等10多种,其中煤炭储量32.6亿吨,跨越彬县、长武两县的彬长煤田是陕西省第二大煤田。煤区原煤埋藏浅、储量大、煤层厚、煤质好,既是优质的动力用煤和气化用煤,也是符合有关标准要求的环保煤。
早在新石器时代,彬县境内就有先民生息。3500年前,周祖公刘立国于豳,辟洪拓荒,教民稼穑,开创了泾河流域农业的先河。商朝初期,太王古公亶父率彬人迁往岐山,光大后稷开创的农耕事业,为周朝建立奠定了基础。秦朝时设为漆县,东汉时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改为白土县。西魏时设豳州,隋、唐、宋、元时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明朝洪武年间,撤消新平县,归豳州直辖。民国初年裁州设县,1964年改邠为彬。
2、彬县
彬县是咸阳市工业大县,现有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煤炭有限责任总公司、咸阳秦能公司发电厂、陕西美辰药业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29户,其中国有企业12户,省级先进企业1户,市级先进企业4户。近年来,彬县抢抓西部开发的历史机遇,围绕建设工业强县目标,坚持“四矿十厂”改制改造为重点,加大企业技改力度,狠抓骨干项目建设,进一步推动了工业经济快速增长。
农村经济 彬县素有“果乡”之美誉,是全省苹果适生区,发展梨、枣、苹果、柿子生产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彬县海拨适中,土层深厚,日照充足,温差较大,80年代以来,彬县委、县政府号召全县人民大力发展果业生产,到2005年全县完成农业总产值现价51845万元;粮食总产值现价15027万元;人均收入1837元。全年种植粮食43.42万亩,粮食总产10.8万吨,全县果品产量达到21.29万吨,果品优质率提高到65%,实现收入2.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764元,占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6.5%;被陕西省评为“绿色无公害果品生产基地”。
彬县是大晋枣的故乡,《诗经·豳风》中就有“八月剥枣”的记载,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的美称,远在明代已成为宫廷贡品,目前全县枣树栽培面积达到1.5万亩。柿子园是彬县的“铁果园”。1999年以来,彬县积极响应江总书记“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地区”的伟大号召,认真落实“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个体承包、以粮代赈”政策措施,大力实施山川秀美、世行贷款项目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三大工程。
近年来,全县新建以柿子为主的干杂果园15万亩,年产柿子8000多吨,行销东北、内蒙、宁夏、甘肃、青海、新疆等地;2004年以来,全县造林面积3.4万亩,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新修梯田1.24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95平方公里;新建小型人饮工程27处,解决了1.82万人的饮水困难;改造了75个村的农村电网,农村电网改造率达到90.7%,极大地改善了全县农业基础条件。
彬县饲草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条件十分优越。上世纪90年代初,县委、县政府号召广大群众大力发展饲草生产和畜牧业。全县以苜蓿为主的优质饲草种植面积达到13.5万亩,成为全省优质饲草生产大县,年可生产鲜草10万吨,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畜牧业总产值8057万元,增长10.2%。
新译通翻译公司提供彬县翻译服务,为体现高度音意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诚信待客、以诚立业、共荣发达”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营业,业务以翻译(口笔译)为主、以商务中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网站设计等为辅。公司是彬县知名和有技术实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专业的科技型翻译公司。看看同行的网站,再看看我们的动态公司业绩,众多和不断扩大的新老客户群就知道我们专业不专业。公司目前业务涉及长三角地区等省内较发达的市并辐射到珠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温州、福建、广东及少量海外业务,在建筑、机械、化工,金融,汽车,地质等专业翻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