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石市概况
历史沿革
唐虞之世,市地属二苗。夏、商时,市地属荆州之域。西周时称鄂,为鄂侯领地。春秋战国属楚、秦。三国时期,市地在武昌郡之武昌(今鄂州)、阳新两县之间的下雉县境内。唐代市地在鄂州武昌、永兴两县境内。宋乾德五年(967年),南唐始建大冶县。李煜为南唐主时,以境内矿产丰富,冶炼业发达,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与之合并,新设一县,取自殷商以来一直"大兴炉冶"之意,便定名为大冶县。从此,自宋至民国市地隶属兴国路、兴国州、武昌府、湖北省大冶县。民国27年(1938年)大冶沦陷,日军在大冶建立伪政权,盗称"中华民国湖北省大冶县政府",并在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建置"石黄示范区"。民国34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国民党大冶县政府接管,复置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隶属大冶县辖。民国37年(1948年)将石灰窑和黄石港两镇合并为石黄镇,隶属于大冶县。1949年5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石黄镇。随后成立石灰窑工业特区办事处、湖北大冶工矿特区人民政府,黄石市在此基础上过渡建成。1950年8月21日,成立省辖黄石市。1959年1月26日,大冶县从黄冈地区划归黄石市。
自然地理
黄石市地处幕阜山北侧,为幕阜山向长江河床冲积平原,过渡地带,辖地内多低山。境内较大的山有东方山、黄荆山、云台山、父子山、七峰山等,最高峰为阳新境内的七峰山主峰南岩岭,海拨860米,次高峰为大冶太婆尖,海拔839.9米,最低处为阳新境内的富水南城潭河床,海拨8.7米。长江自北向东流过市境,北起鄂州市艾家湾,下迄阳新县天马岭,全长76.87公里,市境内主要水系有富水水系、大冶湖水系、保安湖水系、还有海口湖、磁湖、青山湖、三山湖、花马湖、葛湖、荆山源、上巢湖等水系。最大的水系为阳新境内的富水水系,富水河发源于通山,由西向东,注入长江,全长196公里,流域面积5310平方公里,在市境内阳新长81公里。境内岩溶地貌发育,溶洞众多,很多具有旅游开发价值。全境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破碎,局部地方形成不完整的山间盆地。市区形状呈"入"字形,三面环山,一面临江,风光绮丽的磁湖镶嵌市区中心。有东方山、西塞山、飞云洞等旅游景点。磁湖面积8平方公里宛如嵌在市区中心一颗璀璨的明珠,是闻名遐迩的风景旅游胜地。
旅游景点
黄石依山襟江、内嵌湖泊,景色秀丽,既是一座新型的工业城市,更是一座矿冶文化古城和旅游城市。以铜绿山为主脉,黄石地区已发现39处古铜矿冶遗址,鄂王城、五里界古垣城展现了东周时期青铜采冶管理系统的完整性;西塞山先后几次发现金窖、银窖、钱窖,与一百余次兵争以及张志和等诗人的履迹相结合,其考古意义极为深长。黄石山中有水、水中有山,可供开发的旅游景点多达上百处,现已形成西塞山怀古、东方揽胜、磁湖夕照、山洞飞云、鹿獐朝晖、挹江听涛、铜都鎏金等"八景"和天台、云台、宫台等"三台",景色怡人。黄石作为革命老区,革命传统遗址众多,如大冶兵暴旧址、红三军团旧址、湘鄂赣革命烈士纪念碑等,有的被列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黄石产品资源丰富,"美尔雅西服"、"康赛T恤"、"中国劲酒"等一批名牌精品,享誉全国。
城市特点
黄石于1950年8月21日建市,现辖一市一县五区(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总人口249万人,其中市区面积226平方公里,人口70万人。全市非农业人口90万人。黄石市情的基本特点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悠久的历史传统。早在3000多年前的西周,我们的先人就在黄石铜录山开矿冶铸,矿冶之火绵延数千年,是中国古代青铜文化的主要发祥地。19世纪80年代,湖广总督张之洞在黄石创办了大冶铁矿和大冶铁厂,成为我国第一个钢铁联合企业汉冶萍公司的主体,拉开了中国近代钢铁工业序幕。随后,华新水泥厂、黄石电厂、源华煤矿等一批近代工业企业相继诞生,使黄石又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石给予了高度关注。"一五"、"二五"及整个五十、六十年代,黄石都是国家建设的重点地区。毛泽东、董必武、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亲临黄石视察。
新译通翻译公司提供黄石翻译服务,为体现高度音意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诚信待客、以诚立业、共荣发达”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营业,业务以翻译(口笔译)为主、以商务中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网站设计等为辅。公司是黄石知名和有技术实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专业的科技型翻译公司。看看同行的网站,再看看我们的动态公司业绩,众多和不断扩大的新老客户群就知道我们专业不专业。公司目前业务涉及长三角地区等省内较发达的市并辐射到珠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温州、福建、广东及少量海外业务,在建筑、机械、化工,金融,汽车,地质等专业翻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