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街区简介
上街区位于郑州市西部,距省会郑州38千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3°14′45〞至113°19′05〞,北纬34°35′至34°40′。周围与荥阳市接壤:东邻荥阳市城关乡,西、南分别与高阳镇、刘河镇毗邻,北部与王村镇相连。总面积64.7平方千米(2004年)。总人口14万人(2002年)。
上街区辖5个街道、1个镇:济源路街道、中心路街道、新安路街道、工业路街道、矿山街道、峡窝镇。区人民政府驻中心路132号。2006年,辖2个社区、23个村委会:振兴社区、晨光社区、北峡窝村、西林子村、营坡顶村、东林子村、老寨河村、杨家沟村、冯沟村、方顶村、柏庙村、魏岗村、东街村、西街村、观沟村、大坡顶村、西涧沟村、寨沟村、郊段村、左照村、马固村、石咀村、沙固村、上街村、武庄村。
区名由来
上街区始建于1958年,是国家根据“二五”计划建设第二个铝工业基地的需要而设立的一个工业型城区。“上街区”名,沿自“上街火车站”名,而“上街火车站”名,又源于“上街村”村名。
上街村属荥阳市峡窝镇地域,距今荥阳市汜水镇东5千米,位于上街区西北2千米处。1956年在上街村东南设上街火车站。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依据河南铝矿资源丰富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亲自批准我国最大的铝工业基地——河南铝业公司建址在上街区火车站南边,遂沿上街火车站名,建上街区。
隋时属荥阳郡汜水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属孟州汜水县,唐、五代、宋仍之。金属南京路郑州汜水县。元属河南江北中书省汴梁路郑州汜水县。明、清属河南布政使司开封府郑州汜水县。中华民国初属豫东道汜水县,民国16年(1927年)废豫东道设行政督察专员区,直至解放前归汜水县管辖,1948年秋至1954年秋属成皋县(汜水、广武合并为成皋县),1954年,成皋县、荥阳县合并后,属荥阳县第五区。
1958年8月5日,经河南省人民委员会豫民字(140)号文件批准,从荥阳县划出荥阳周村乡的郎中沟、任庄、左照沟、西郊段、聂寨、东马固和史村乡的夏侯、白马寺、左照、及白杨乡的廿里铺、大园等11个自然村成立郑州市上街区。当时全区人口为2755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57人。土地面积11.425平方千米。同年8月20日,上街区所辖的11个自然村的10个农业合作社合并,建立上街人民公社。同年12月,荥阳的西马固村划归上街区,上街人民公社辖12个自然村。
2000年,上街区辖3个街道、1个乡。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77014人,其中:济源路街道
50030人、新安西路街道 3469人、矿山街道
2158人、聂寨乡 21357人。
2001年,撤销聂寨乡,新成立了中心路街道办事处、工业路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上街区辖5个街道办事处,常住人口7.6万人。
2004年7月,将荥阳市峡窝镇整建制划归上街区管辖。按照《河南省民政厅关于调整郑州市上街区和荥阳市行政区划的批复》(豫民行批[2004]4号),荥阳市峡窝镇整建制划归上街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前,上街区有5个街道,辖区面积17.8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5万;调整后,上街区辖5个街道、1个镇:济源路街道、新安西路街道、矿山街道、中心路街道、工业路街道、峡窝镇,辖区总面积64.7平方千米,总人口10.8万。(另一说:人口由调整前的8.6万人增加到12万人。)
新译通翻译公司提供上街区翻译服务,为体现高度音意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诚信待客、以诚立业、共荣发达”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营业,业务以翻译(口笔译)为主、以商务中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网站设计等为辅。公司是上街区知名和有技术实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专业的科技型翻译公司。看看同行的网站,再看看我们的动态公司业绩,众多和不断扩大的新老客户群就知道我们专业不专业。公司目前业务涉及长三角地区等省内较发达的市并辐射到珠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温州、福建、广东及少量海外业务,在建筑、机械、化工,金融,汽车,地质等专业翻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