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门县简介
金门当地一个个以宗祠为中心的传统聚落,完全是典型的闽南式建筑,其保存非常完整。在山后村,红瓦、砖墙、高翘的燕尾屋脊或是圆柔的马背屋脊,处处显示出闽南建筑的优美线条。屋前舍边挺拔的棕榈树和古老的刺桐树,为村宅增添绿意也增添生气,更增添历史感。据介绍,像这样有代表性的村落,在金门共有7个,它们大都保持着福建漳州、泉州式样的传统建筑风貌,县城多以一个姓氏聚居。
金门的传统聚落十分讲究风水及伦理配置,在一些保存良好的古厝,其建筑格局都有一条中线,左右对称,左尊右卑,前低后高,前水后山。而金门聚落另一特色就是“宗祠”。由于金门聚落多由同性血亲所形成,因此在村落中即会建有该姓的宗祠,形成一种以宗祠为中心的聚落社会,例如珠山的薛氏、水头的黄氏,琼林的蔡氏。金门宗祠密度之高,为全台之冠。
专家认为,金门的欧厝、珠山、水头、琼林、山后、南山及北山这7个传统聚落的民居,不论是砖面材料的运用、建筑装饰的表现,还是平面的布局皆变化多端,且具有因地制宜的巧思和美感,充分展现出匠师们的高妙技艺,深具独特的地方风格与丰沛的艺术生命力。如同闽南其他地区一样,金门古时土地贫瘠,民生困顿,出洋谋生者众,从而也使金门成为一个著名的侨乡。而外出经商的侨民回家后又盖起了一幢幢带有西式风格的“番仔楼”,与闽南建筑合壁生辉。
水头村里,有着各式各样的中外建筑,街头巷尾亦述说着富商名人衣锦还乡盖大厝、办学堂的故事。水头村的“黄氏酋堂”,就是水头黄姓富商于清朝乾隆年间所兴建的学堂,有曲桥、日、月形二水塘,繁荣景象虽逝,其建筑之美却令人叹为观止。
地广人稀,是走在金门街头的又一印象。据介绍,目前金门的不少传统民居已人去楼空,因为主人大多到岛外发展了,但它的文物价值却不可小视。当地政府还把山后村建设成为“金门民俗文化村”,供游客品味独特的闽南风情。
2、金门县
金门还有一份文化遗产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那就是岛上独有的图腾——“风狮爷”,一种狮面人身、为金门邪镇城的塑像。材口路边,你能看到一尊尊竖立着的“风狮爷”;商摊店铺中你也能看到小如指头、大若立柱的“风狮爷”工艺品。
金门县志记载,明清时期,金门曾遭受4次兵灾人祸,岛树木被砍伐殆尽,民众饱受风灾之苦,后来便纷纷在村庄的当风口竖起“风狮爷”,且形容、神态各异,成为金门珍贵的文化遗产。“风狮爷”也成了金门最独特的工艺品。
金门的许多古厝上都有鸟巢,古建筑上也常常出现鸟兽图案,这构成了金门自然与人文相结合的又一景观。因为金门是候鸟迁徙的要道,鸟类达280多种。湖面上、树丛中、屋檐下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金门也因此成为台湾赏鸟的绝佳地点。
金门特产高粱加上当地水质甘甜的宝月神泉,被酿酒师酿制出远近闻名的金门高粱酒。这种酒因风味独特,香醇甘洌,深受消费者欢迎,也一直是台湾最高档、市场销量最大的白酒。高粱酒曾经是金门的经济命脉,行销50年而不衰。目前金门县府仍有40%—50%的收入要依赖高粱酒的销售。
除高粱酒外,菜刀也是金门的标志产品,因为它有着令人好奇的材料——废炮弹片。走在金门街头,可不时地见到一些刀铺。记者在一家名为“金永利”的刀铺看到,一边厢是各式钢刀琳琅满目,另一边则摆着大大小小的废弹片,煞是醒目。据介绍,“金门菜刀”出名后,赝品充斥街市,于是有的厂家让现场指定炮弹片制刀,深受欢迎。
其实,金门的制刀匠多为祖传,大多又是由厦门迁来。上世纪初,金门的刀业就已颇具规模。但日据时期,岛各项物料短绌,钢铁材料尤缺。困顿中,刀匠便以盟军轰炸所遗的弹片试铸刀具。两岸炮战后,金门制刀有了更多的取材。一辈子打造了不下50万把菜刀的林世安,三代都是铁匠,他是最早一批把弹片变成菜刀者,因而被称为“金门菜刀大王”、“战地时代的生财奇葩”。
新译通翻译公司提供金门县翻译服务,为体现高度音意统一,同时也体现了公司“诚信待客、以诚立业、共荣发达”的宗旨。公司于2000年7月正式营业,业务以翻译(口笔译)为主、以商务中介、软件开发、技术咨询服务、网站设计等为辅。公司是金门县知名和有技术实力、也是目前上海市最大最专业的科技型翻译公司。看看同行的网站,再看看我们的动态公司业绩,众多和不断扩大的新老客户群就知道我们专业不专业。公司目前业务涉及长三角地区等省内较发达的市并辐射到珠三角地区、上海、浙江温州、福建、广东及少量海外业务,在建筑、机械、化工,金融,汽车,地质等专业翻译领域具有领先优势......
|